今年被《business 2.0》稱為“擁有互聯網”的韓裔加拿大人韓凱文(kevin ham),是一個通過搶注網絡域名而成就3億美元財富帝國的年輕人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家名為“威尼斯人”的酒店內,舞場中擠滿了人,這些人不是來跳舞的,而是忙著競拍網絡域名。在前方不遠處,一位拍賣師正在處理一張名單中的大量網絡域名,他每一次落槌,都能在現場激起一陣歡動。
舞場中還有一個靠墻坐著的人,他身子前傾,雙眼緊閉,兩手時不時地在半空中擺出敲擊鍵盤的架勢,其實這是他在表達自己對某個域名很感興趣。舞場中很多人都在注視著他。
他就是今年被《business 2.0》稱為“擁有互聯網”的韓裔加拿大人韓凱文(kevin ham),一個通過搶注網絡域名而成就了3億美元財富帝國的年輕人。韓凱文的成功處處體現著他的創新思維和對網絡商機的敏感。
韓凱文發現的商機
韓凱文現年37歲,定居在加拿大溫哥華東部地區。他出生于一個韓國移民家庭,第一次聽說互聯網是在1992年的一次教會活動中,當時一位教友告訴他可以用功能強大的互聯網向全世界的人們傳播福音,從此韓凱文便開始涉足網絡。
1998年,韓凱文從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畢業后,在新婚妻子的陪伴下前往安大略省一家醫院實習。次年,他就成為一名住院醫師。
業余時間,韓凱文喜好鉆研互聯網,并自學了網站建設和腳本編碼。此時的韓凱文發現有關網頁寄存(web hosting)的信息還相當零碎,隨即決定創辦網站“hostglobal.com”為網民們提供網頁導航。半年后,他每個月通過銷售廣告就能掙到1萬多美元。后來經人指點,韓凱文發現購買hosting服務的網民往往也愿購買一個便于記憶的網絡域名。
瞅準商機后,他決定開辦一個名為“dnsindex. com”的域名注冊指南網站,幫助用戶注冊域名。該網站的特別之處在于每周會更新可用域名列表,部分列表可免費查閱,另外一部分則收取50美元的查閱費,每個月他大概會有5000名顧客。
2000年6月,韓凱文決定棄醫從網。因為此時的兩個小網站有時候一個月可以為他賺取4萬多美元的收入,這比他在醫院工作一年掙的錢還要多,他決定徹底投身互聯網事業。
變廢為寶,開創全新商業模式
2000年對于網絡來說是極其悲哀的一年。在這一年,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裂,科技類股票大跌,投資者紛紛躲避。剎那間,數萬個有價值的域名變得分文不值。韓凱文卻看到了這些“廢棄物”的價值,趁機將大量域名搶注到自己囊中。
當時,最好的域名基本掌握在“networksolution”公司手中。長期以來,該公司是唯一經營以“.com”為后綴的網絡域名交易商和注冊商。“networksolution”并不公布哪些域名因為過期而流向市場,但它每天兩次公布已注冊的域名持有人的名單,其中包括500多萬已注冊域名。為此,韓凱文編寫了一個軟件用之對比“networksolution”兩次所公布的名單,通過對比,追蹤那些消失了的域名并將其列入表中。他認為,這些從“名單”上消失了的域名通常5到6天以后會被注銷。夜里,韓凱文同時啟動5臺電腦,開啟多種瀏覽器不停提交注冊請求,直到搶注到自己想要的域名為止。
為了擴大業務,韓凱文曾動手編寫軟件搶注便宜的域名,并且他坦言早期鉆了法律空子,利用法律允許網民注冊網絡域名,并免費試用的機會注冊了數萬個網絡域名。自2000年以來,韓凱文悄無聲息地獲取了近30萬個域名。
收購網絡域名如同做生意進貨,接下來的就是如何用它“錢生錢”。 韓凱文發現,網民在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不一定會用google或yahoo,網民們有時會設想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網址,然后加上“.com”后綴。于是韓凱文想出了“按點擊付費(pay-per-click)”的方式。例如,有網民想買一雙在結婚典禮時穿的鞋,他或許會憑直覺即興輸入“www. weddingshoes.com”,如果恰好這個網址屬于韓凱文,該網民點擊打開這個網頁后就會發現各式各樣賣鞋商家的鏈接,點擊任何一個鏈接,商家就會支付韓凱文廣告費。后來,他將goto搜索廣告系統(該公司改名為overture后被yahoo收購)與自己的域名業務相聯系,第一天就賺到1500美元。到2002年,這種每天重復幾千次的“按點擊付費”模式每年為韓凱文實現100萬美元進賬。
“錯誤”中的機會
“. com”域名是最受歡迎的,但今天看來,“. com”域名在韓凱文的業務中只是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因為他發現了更大的商機。
由于對域名的敏感,韓凱文注意到網民有時候會無意中將后綴“ . com”輸成“. cm”,于是他立刻將錯就錯搶注了以“. cm”為后綴的大量網絡域名。如果網民輸入了“beer . cm”,或者“anyname.cm”網址,他都會登錄到一個名為“agoga.com”的網頁,從而制造出流量。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流量便意味著真金白銀。因為在這個網頁上填滿了yahoo廣告的鏈接,一旦有網民點擊廣告,韓凱文就會同達成協議的yahoo進行廣告分成。韓凱文的agoga.com網站每個月就有800萬人次的獨立訪問量,他手中的數萬個域名每年給他帶來7000萬美元的巨額收益。
西非國家喀麥隆的國家網絡域名的后綴本應是“. cm”,但是如今也被韓凱文提前下手給搶注了。還好,網絡域名“大鱷”為“識時務者”,并不想得罪一個國家。為此,他主動向喀麥隆示好,和該國總理進行商談之后達成協議共同分享網絡域名所蘊藏的財富。此法奏效后,韓凱文又試著向其他數個國家提出合作建議,例如與“.com”很相似的“.co(哥倫比亞)”、“.om(阿曼)”,與“.net”相近的“. ne(尼日爾)”、“.et(埃塞俄比亞)”等后綴都被其相中,以圖變成賺錢機器。每個獨立域名可以為韓凱文帶來每年大約9100美元收入,并且一個域名的成本是8美元,他的年度維護費用是7美元。這種模式如果成批復制,那韓凱文的財富積累速度會嚇人一大跳。
與對手的博弈
隨著人們對網絡域名的認識加深,如今到“威尼斯人”來競標網絡域名的家伙都大有來頭,其中包括錢袋殷實的銀行家、由風險資金支持的“暴發戶”,還有自己來試圖分一杯羹的投資者。就在過去的3年時間里,網絡域名的數量增加了130%,達到6600萬個;或者說,每兩秒,就有一個新的域名誕生。
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韓凱文的對手在增多。事實上網絡域名注冊這個門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高不可攀。如今這項業務拼的是速度,誰能搶先注冊,誰就可能贏得成功。在眾多對手中,對韓凱文構成最大威脅的是中國的程序員葉云。
葉云是加利福尼亞佛萊蒙市的一名普通的程序員。白天,他就是普通的軟件開發員,一到晚上,他便在家中啟動程序搶注網絡域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韓凱文并不知曉自己對手的真實情況,當其查詢注冊資料以圖獲取蛛絲馬跡時,最終總是失望地發現注冊人竟為“無名氏”。 2004年,葉云以1.64億美元的價格將他搶注的10萬個域名出售給西雅圖一家貿易搜索公司,這筆生意令他在網絡域名投資界聲名鵲起。
不過,作為“域名注冊業務”的鼻祖,韓凱文自有辦法在激烈的競爭中遙遙領先。由于網絡域名登記員和“networksolution”公司的服務器直接聯系,韓凱文便和這些登記員達成協議,甚至幫助他們使用軟件搶注他們自己看中的域名,然后,他再從登記員手中花高價購買這些網絡域名。
如今,擁有價值3億美元網絡域名資產的韓凱文沒有滿足于“按點擊付費”的模式。他還創辦了“再造科技(reinventtechnology)”公司,進行網絡域名投資的專業化操作。生意越做越大,韓凱文最近租下溫哥華大廈整個27層,雇用150多名設計師、工程師和編輯人員進行網絡技術開發,資源依舊是網絡域名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