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用戶都希望確保所有的產品都具備承載要害任務應用及數據所需要的性能和穩定性。然而,對于業界來說,Wi-Fi或802.11設備及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測試一直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802.11協議與生俱來的復雜性往往會使此類測試變得異常困難。此外,由于無線設備所具有的移動特質和無所不在的無線電射頻干擾,進一步增加了測試時的難度。
2004年7月,IEEE正式組建了IEEE 802.11T工作組,其宗旨是開發一整套測試規范文檔,即“802.11無線性能發展推薦實例”。該文檔將有望于2008年1月前全部完成。這份802.11T文檔定義了各種應用下的測試衡量標準。其中的三種首要應用案例就是數據、延遲敏感性和流媒體。
數據
數據應用對于網絡的要求并不苛刻。這些應用包括Web下載、文件傳輸、文件共享、電子郵件和其他內容。面向數據的流量通常使用低優先級傳送。對于數據應用比較重要的性能測試衡量標準包括吞吐速率與傳輸距離、接入點容量和每個接入點吞吐速率。
延遲敏感性
對延遲比較敏感的應用對時間要求比較苛刻,例如通過Wi-Fi傳輸的Voip應用。這些應用的QoS要求包括語音質量(延遲、抖動和包丟失)與傳輸距離;語音質量與網絡負載;語音質量與呼叫負載,以及基礎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BSS是一種單接入點網絡,類似蜂窩網絡環境中的單個蜂窩。BSS過渡就是移動站從一個接入點漫游到另外一個接入點的過程。
流媒體
流媒體應用包括實時音頻/視頻流、存儲的內容流和組播高清楚度電視流。這些應用需要最嚴格的QoS,包括帶寬和延遲保障。其性能衡量標準包括視頻質量(吞吐速率、延遲、抖動)與傳輸距離,以及視頻質量與網絡負載。這些衡量標準被分為主要和次要兩類。主要衡量標準會直接影響語音質量等用戶體驗。次要衡量標準則會對主要衡量標準產生影響,例如延遲、抖動和包丟失都會對語音質量產生影響。
除了前面提到的衡量標準,802.11T的當前版本還規定了諸如吞吐量與路徑損失、快速BSS過渡、接收器敏感度,以及接入點容量和相關性能等衡量標準。802.11T定義了兩種測試環境,即通過導體傳輸的環境和通過無線電傳輸的環境。
假如沒有適當的測試,無線設備和網絡就不可能可靠地提供用戶所需要的吞吐能力、客戶端容量、安全性和容錯能力,因而也就無法為企業提供可以接受的網絡性能。802.11T的目的是提供通用的、被普遍接受的衡量標準、方法和測試條件,實現802.11無線設備的測試、對比和部署規劃。802.11T將幫助用戶確保802.11產品能夠直面企業網絡的各種挑戰和需求,并且幫助IT經理選擇最快、最強健,并且能夠在惡劣網絡條件下仍然具備足夠彈性的802.11產品。(美國《Network World》供本報專稿)
802.11T工作流程
802.11T提供了一種測試Wi-Fi設備性能和穩定性的統一方法。
■ 制造商的研究和開發小組預備對新型802.11設備的性能進行測試。
■ 制造商的實驗室按照802.11T的規定確定產品的性能。同時,諸如《Network World》等媒體也會使用802.11T作為測試規范,并對品開展基準評測。
■ Wi-Fi聯盟對產品實施認證。
■ 經過認證的產品可以上市銷售。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