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錄狀態:
本備忘錄為互聯網協會提供信息。它沒有指定任何種類的互聯網標準。對本備忘錄的
分發沒有限制。
版權聲明:
Copyright(C)TheInternetSociety(2000).AllRightsReserved.
目錄
1.介紹 3
2.要求 4
3.測試設置 4
4.幀格式和長度 4
5.基準測試 5
5.1全網狀吞吐量,丟幀率和轉發率 5
5.1.1目的 5
5.1.2設置參數 5
5.1.3過程 6
5.1.4測量 6
5.1.4.1吞吐量 7
5.1.4.2轉發率 7
5.1.5報告格式 7
5.2部分網狀one-to-many/many-to-one 7
5.2.1目的 7
5.2.2設置參數 7
5.2.3過程 8
5.2.4測量 9
5.2.5報告格式 9
5.3部分網狀多重設備 10
5.3.1目的 10
5.3.2設置參數 10
5.3.3過程 10
5.3.4測量 11
5.3.4.1吞吐量 11
5.3.4.2轉發率 11
5.3.5報告格式 12
5.4部分網狀單向通信 12
5.4.1目的 12
5.4.2設置參數 12
5.4.3過程 13
5.4.4測量 13
5.4.4.1吞吐量 14
5.4.4.2轉發率 14
5.4.5報告格式 14
5.5擁塞控制 14
5.5.1目的 14
5.5.2設置參數 15
5.5.3過程 15
5.5.4測量 16
5.5.5報告格式 16
5.5.5.1列頭阻塞HOLB 16
5.5.5.2背壓BackPRessure 16
5.6轉壓ForwardPressure和最大轉發率 17
5.6.1目的 17
5.6.2參數設置 17
5.6.3過程 17
5.6.3.1最大轉發率 17
5.6.3.2最小幀間隙 18
5.6.4測量 19
5.6.5報告格式 19
5.7地址緩沖能力 19
5.7.1目的 19
5.7.2參數設置 19
5.7.3過程 20
5.7.4測量 21
5.7.5報告格式 21
5.8地址學習速率 22
5.8.1目的 22
5.8.2參數設置 22
5.8.3過程 22
5.8.4測量 22
5.8.5報告格式 23
5.9錯誤幀過濾 23
5.9.1目的 23
5.9.2參數設定 23
5.9.3過程 24
5.9.5報告格式 24
5.10廣播幀轉發和延遲 24
5.10.1目的 24
5.10.2參數設置 24
5.10.3過程 25
5.10.4度量 25
5.10.5報告格式 25
6.安全機制 26
7.參考書目 26
作者地址 26
附錄A:公式 27
A.1計算脈沖間隙 27
A.2計算測試期間脈沖串的數目 27
附錄B:產生實供負載OFFEREDLOAD 28
B.1基于幀的負載FrameBasedLoad 28
B.2基于時間的負載TimeBasedLoad 29
1.介紹
這個文檔意在給局域網(LAN)交換設備提供測試基準方法。它將已在RFC2544[3]中定義
的網絡互連設備測試基準的方法擴展到局域網(LAN)交換設備的測試中來。
本RFC文檔主要處理在MAC層交換幀的設備。它為交換設備,轉發性能,擁塞控制,時延
地址處理和過濾提供了一個測試基準方法。除了定義測試之外,這個文檔也描述了測試結果
報告的特定的格式。
在早先“局域網交換設備基準(測試)術語學”[2](RFC2285)的文檔中,定義了許多在
這個文檔里的要使用的術語。在試圖使用本文檔之前,應當先參考一下該術語學文檔。
2.要求
在使用這個文檔前,應該首先參考下面的文檔:RFC1242[1],RFC2285[2],RFC2544[3].
為了保持清楚性和連貫性,這個RFC文檔基準測試部分采用了RFC2544中26節中所使用的
模式。
這個文檔中的要害字“MUST”,“MUSTNOT”,“REQUIRED”,“SHALL”,“SHALLNOT”,
“SHOULD”,“SHOULDNOT”,“RECOMMENDED”,“MAY”,及“OPTIONAL”的解釋,和在RFC
2119文檔中所描述的一樣.
3.測試設置
這個文檔將RFC2544[3]第6節所描述常規基準測試設置擴展到局域網交換設備的基準
測試中。RFC2544[3]主要描述了非網狀通信(non-meshedtraffic),其輸入和輸出接
口被捆綁成一組來發送和接收幀,組與組之間互斥。在全網狀通信(fullymeshedtraffic)
中,DUT/SUT的每個接口都被設置為可以接收也可以傳輸幀到所有被測試的其它接口.
在每個測試運行之前,DUT/SUT必須(MUST)學習在測試中所要用到的MAC地址,
且地址學習應當(SHOULD)被驗證。地址未被學習的幀將要被作為擴散幀(floodedframes)
轉發,并會減少正確轉發的幀的數量。為了保證正確的學習地址,地址學習幀的速率要被調
整在50或50幀每秒以下。DUT/SUT的地址老化時間(agingtime)應該(SHOULD)被設定為
大于測試學習階段、實驗持續的時間及測試設備配置所需的時間之和的值。
在測試結束前,地址都不應當(SHOULDNOT)老化(ageout)。為了把地址和端口
結合在一起,可能需要多次學習過程。
假如一個DUT/SUT使用哈希算法學習地址,那么這個DUT/SUT可能不能學習到必須的地
址來執行測試。那么,MAC地址的格式必須(MUST)是可調整的,這樣地址映射可以重新安
排以確保DUT/SUT學習到了所有的地址。
4.幀格式和長度
測試幀格式在RFC2544中第8節[3]中定義了,且必須(MUST)在測試幀UDP數據域中
包含一獨特的標志域(見[3]附錄C)。標志域的目的是為了過濾掉不是實供負載(OLoad)
部分的幀。
標志域必須(MUST)足夠獨特,以能夠識別出帶標志域的幀不是源于DUT/SUT的。標志
域應該(SHOULD)位于第56字節之后(沖突窗口[4])或者在幀的尾部。這個備忘錄中沒有
定義其長度,內容和探測方法。
標志域可以(MAY)對每個端口有一個獨特的標識符。這就可以過濾掉誤轉發的幀。很有
可能出現這種情況:DUT/SUT剝掉幀的MAC層,然后通過它的交換矩陣發送此幀,發送出去
的幀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但是是錯誤的有效負荷。
幀的長度,請參考RFC2544[3],第9節。
對以第二層以太網交換機,有三種可能的幀格式:標準以太網MAC幀,附加制造商標
簽的標準以太網MAC幀,和帶適應802.1p&Q的標簽的IEEE802.3ac幀。后兩類帶標簽的幀可
能超過1518字節的標準最大幀長度,可能不被一些DUT/SUT的控制接口所接受。建議在測試
之前先檢測DUT/SUT對標簽幀的兼容性。
設備交換超過1518字節的標簽幀與非標簽幀相比會有不同的最大轉發率。
5.基準測試
下面的測試為基準局域網交換設備測試提供了測試目的、過程和報告的格式
5.1全網狀吞吐量,丟幀率和轉發率
5.1.1目的
為了確定RFC2285[2]中所定義的,DUT/SUT在全網狀通信下的吞吐量、丟幀率和轉發率。
5.1.2設置參數
當給DUT/SUT提供全網狀通信時,必須(MUST)定義下面的參數。每一個參數的配置出于下
面的考慮。
幀長–按照RFC2544[3]第9節,建議的幀長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
見RFC25449[3]項。四個字節的CRC碼被包括在指定的幀長內。
幀間間隙(IFG)- 在突發幀群(burst)中兩幀之間的幀間間隙必須(MUST)為被測試介質
標準中指定的最小值。(10Mbps以太網為9.6微秒,100Mbps以太網為960納秒,1Gbps以太網
為96納秒)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計劃負載(Iload)-每端口的計劃負載以媒質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不考慮通信方
向或雙工模式。某些測試配置理論上將超過DUT/SUT的預定負載。
在半雙工通信模式下,計劃負載超過50%將超過DUT/SUT預定負載。
突發幀群(Burst)長度-突發幀群長度定義了在停止傳送以接收幀之前,在最小的合法的幀
間間隙下緊挨(back-to-back)著發送的幀的數量。突發幀群長度應該(SHOULD)在1到930幀
之間變化。突發幀群長度為1將仿真恒定負載情況[1]
每端口地址數-表示每個端口將要被測試的地址的數量。地址的數量應當(SHOULD)是二的
指數(即:1,2,4,8,16,32,64,128,256,……)。參考值為1。
測試時間—推薦的測試時間長為30秒。測試期間長應當(SHOULD)可在1至300秒之間調
整。
5.1.3過程
在測試儀器上的所有端口必須(MUST)以基于幀的模式或基于時間的模式來傳輸
測試幀(附錄B)。所有的端口應當(SHOULD)在測試時間的1%內開始傳送幀。假如測
試時間為30秒,所有的端口應當(SHOULD)在300毫秒之內開始互相傳送幀。
測試中的每一個端口必須(MUST)以循環的方式發送測試幀給所有的其它端口。當擁塞
控制起作用時,一定不(MUSTNOT)能改變地址的順序。下面的表格說明了測試中的每個端
口必須(MUST)怎樣傳送測試幀給測試中的其它所有端口。在這個例子中,有六個端口,每個
端口有一個地址:
源端口目的端口(按傳輸序)
端口#1234562...
端口#2345613...
端口#3456124...
端口#4561235...
端口#5612346...
端口#6123451...
如同在表格中所顯示的,對于每一次傳送機會,目的地址有相等的分配.這保持了測試的平衡,
所以一個目的端口在這種測試運算算法下不會超負荷,在整個測試期間所有的端口平等的而且滿
負載工作.假如不正確地服從這個算法將會導致不一致的結果。
對每個端口使用多個地址的測試,實際的目的端口是和上面所描述的一樣,實際的源/目的地
址對,應當被隨機地選擇以檢驗DUT/SUT的地址查找的能力。
對每個地址,都必須(MUST)發送學習幀到DUT/SUT以使DUT/SUT適當的更新它的地址表。
5.1.4測量
每個端口應當接收與自己傳送同樣數目的測試幀.每個接收端口必須(MUST)分類,然后計算
幀入兩組中的一組:
1.)接收幀(ReceivedFrames):接收幀必須(MUST)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當(SHOULD)
匹配標簽域。
2.)洪泛計數(Floodcount)[2].
任何源于DUT/SUT(spanningtree,SNMP,Rip,...)的幀,一定(MUST)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
源于DUT/SUT的幀可以(MAY)被計算為洪泛幀或者根本不被計算。
DUT/SUT的幀丟失率應該(SHOOULD)如26.3[3]中所定義的方式報告,注重:幀丟失率應當
在測試期間結束時度量.術語“rate”,僅僅對這個的度量,不是暗指以秒為單位。
5.1.4.1吞吐量
吞吐量度量是在26.1[3]項定義.為了發現0幀丟失率下最大Oload[2],使用了一搜尋運算法
則.這個運算法則必須調整Iload以便發現吞吐量
5.1.4.2轉發率
DUT/SUT的轉發率(FR)應當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作為對一指定的Oload響應,成功轉
發到正確目的接口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在最大提供的負載下的轉發率(FRMOL),必須報告為一個設備每秒可以成功傳輸到正確的目地
接口作為對3.6[2]項所定義的MOL的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MOL也必須被引用。
最大轉發率(MFR)必須報告為一組重復的DUT/SUT轉發率測試中最高的值.重復的轉發率測試
由調整Iload構成.Oload應用于設備必須被引用。
5.1.5報告格式
這些測試的結果應該以圖形的方式報告.其中x軸應該為幀的大小,y軸為測試結果.在圖中至
少有兩條線,一個為標為理論值,一個為測試的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2部分網狀one-to-many/many-to-one
5.2.1目的
確定當從多個端口傳輸到一個端口或從一個端口傳輸到多個端口時的吞吐量.和全網狀吞吐
量測試一樣,這個測試是一個度量在無幀丟失時交換幀的性能.這個測試的結果可以被用來確
定DUT當交換通信量來自多個以太網端口時,利用一個以太網端口的能力.
5.2.2設置參數
當提供突發的網狀通信時,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個參數設定要考慮下面因素.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通信方向–通信量可以在一個方向,相反的方向或兩個方向產生.
幀間隙(IFG)- 在脈沖串中兩幀之間的幀間隙,必須為被測試介質指定標準中最小
的。(9.6usfor10MbpsEthernet,960nsfor100MbpsEthernet,and96nsfor1Gbps
Ethernet).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Iload–IntendedLoadperport,以媒介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不考慮通信
方向或雙工模式。某個測試配置將理論上超過DUT/SUT的預定
在半雙工通信模式下,Iload超過50%將為超過DUT/SUT預定。
脈沖大小–脈沖大小定義了在停止傳送來接收幀之前,在最小合法的I幀間隙下背靠背
發送的幀的數量。脈沖大小應該在1和930幀之間變化。脈沖大小為1將仿真恒定負載[1]。
每個端口地址–表現每個端口將要被測試的地址的數量。地址的數量應當是二的指數
(i.e.1,2,4,8,16,32,64,128,256,……)。參考值為1。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當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5.2.3過程
在測試設備上的所有端口必須在幀基礎模式或時間基礎模式下傳輸測試幀(附錄B).依
賴于通信方向,一些或所有的端口將要傳送.所有的端口應當在測試期間的1%內開始傳送幀.
對于測試期間為30秒,所有的端口應當在300毫秒之內開始互相傳送幀.
來自多個端口的測試幀必須發往一個端口。來自一個端口的測試幀必須以循環類型方式發往
多個端口。循環類型方式的描述見5.1.3項
在測試中每個端口使用多個地址,實際的目的端口是和上面所描述的一樣,實際的源/目的地
址對應當被隨機地選擇以練習DUT/SUT的地址查找的能力.
+----------+
Many<--------
/
+----------+/
/
+----------+/+-------------+
------------>
Many<----------------------->One
------------>
+----------+/+-------------+
/
+----------+/
/
Many<-------
+----------+
對于每個地址,測試設備必須發送學習幀以答應DUT/SUT適當地更新其地址表.
5.2.4測量
每個接收端口必須分類,然后計算幀在兩組中的一組內:
1.)接收幀:接收幀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當匹配標簽域.
2.)洪泛幀[2]
任何幀源于DUT/SUT的幀,一定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源于DUT/SUT的幀可以被計算為洪泛幀
或者不被計算.
DUT/SUT的轉發率(FR),應當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成功轉發到正確目的接口作為對
一指定的Oload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在最大提供的負載下的轉發率(FRMOL),必須被報告為一個設備每秒可以成功傳輸到正確的
目的接口作為對3.6[2]項所定義的MOL的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MOL也必須被引用.
最大轉發率(MFR)必須被報告為一個DUT/SUT的最高轉發率減少一組重復轉發率的測試.重
復的一組轉發率測試由調整Iload構成.Oload應用于設備必須被引用.
5.2.5報告格式
測試的結果應當以圖形的方式報告.其中x軸應該為幀的大小,y軸為測試結果.在圖中至少有
兩條線,一個為標為理論值,一個為測試的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3部分網狀多重設備
5.3.1目的
為了確定裝備有多個端口和一個高速上行中樞線(highspeedbackboneuplink)(Gigabit
Ethernet,ATM,SONET)的兩個交換設備的吞吐量,幀丟失率和轉發率.
5.3.2設置參數
當提供突發的部分網狀通信,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個變量的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幀間隙(IFG)- 在脈沖串中兩幀之間的幀間隙,必須為被測試介質指定標準中最小
的。(9.6usfor10MbpsEthernet,960nsfor100MbpsEthernet,and96nsfor1Gbps
Ethernet).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Iload–IntendedLoadperport,以媒介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不考慮通信
方向或雙工模式。某個測試配置將理論上超過DUT/SUT的預定.
在半雙工通信模式下,Iload超過50%將為超過DUT/SUT預定。
脈沖大小–脈沖大小定義了在停止傳送來接收幀之前,在最小合法的I幀間隙下背靠背
發送的幀的數量。脈沖大小應該在1和930幀之間變化。脈沖大小為1將仿真恒定負載[1]。
每個端口地址–表現每個端口將要被測試的地址的數量。地址的數量應當是二的指數
(i.e.1,2,4,8,16,32,64,128,256,……)。參考值為1。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當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本地通信量(LocalTraffic)-一個值為ON或OFF的布爾值。幀運算法則可以被改變以
轉移本地通信量。當本地通信量值為ON時運算法則和全網狀吞吐量的完全一樣。當本地
通信量值為OFF時,端口以循環類型方式發送幀給中樞上行線另一邊所有的端口.
5.3.3過程
在測試設備上的所有端口必須在幀基礎模式或時間基礎模式下傳輸測試幀(附錄B).所
有的端口應當在測試期間的1%內開始傳送幀.對于測試期間為30秒,所有的端口應當在300毫
秒之內開始互相傳送幀.
測試中的每個端口必須以在5.1.3.中所定義的循環類型方式發送測試幀給所有其它的
端口.為了發送完全負載穿過中樞上行線,本地通信量可以不遵循循環列表.
每個端口使用多個地址的測試中,實際的目的端口是和上面所描述的一樣,實際的源/目的地
址對應當被隨機地選擇以練習DUT/SUT的地址查找的能力.
對于每個地址,測試設備必須發送學習幀以答應DUT/SUT適當地更新其地址表.
為了度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3.4測量
每個接收端口必須分類,然后計算幀入兩組中的一組內:
1.)接收幀:接收幀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當匹配標簽域.
2.)洪泛幀[2]
任何幀源于DUT/SUT的幀,一定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源于DUT/SUT的幀可以被計算為洪泛幀或
者不被計算.
DUT/SUT的幀丟失率應當如26.3[3]項中所定義的方式報告,注重:幀丟失率應當在測試期間
結束時度量.術語"rate",僅僅對于這個度量,不是隱含秒的單位方式。
5.3.4.1吞吐量
吞吐量度量定義在在26.1[3]項.為了發現0幀丟失率下的最大Oload[2>,使用了一種搜
尋運算法則.這個運算法則必須調整Iload以發現吞吐量.
5.3.4.2轉發率
DUT/SUT的轉發率(FR)應當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成功轉發到正確目的接口作為對一
指定的Oload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在最大提供的負載下的轉發率(FRMOL),必須被報告為一個設備每秒可以成功傳輸到正確的
目的接口作為對3.6[2]項所定義的MOL的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MOL也必須被引用.
最大轉發率(MFR)必須被報告為一個DUT/SUT的最高轉發率,減少一組重復轉發率的測試.重
復的一組轉發率測試由調整Iload構成.Oload應用于設備必須被引用.
5.3.5報告格式
這些測試的結果應當以圖形的方式報告.其中x軸應當為幀的大小,y軸為測試結果.在圖中至
少應有兩條線,一個為標為理論值,一個為測試的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4部分網狀單向通信
5.4.1目的
為了確定,當DUT/SUT上一半端口單向傳輸信息流往另一半的端口時DUT/SUT的吞吐量.
5.4.2設置參數
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一個變量在下面的情況下被設定.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幀間隙(IFG)- 在脈沖串中兩幀之間的幀間隙,必須為被測試介質指定標準中最小
的。(9.6usfor10MbpsEthernet,960nsfor100MbpsEthernet,and96nsfor1Gbps
Ethernet).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Iload–IntendedLoadperport,以媒介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不考慮通信
方向或雙工模式。某個測試配置將理論上超過DUT/SUT的預定.
在半雙工通信模式下,Iload超過50%將為超過DUT/SUT預定。
脈沖大小–脈沖大小定義了在停止傳送來接收幀之前,在最小合法的I幀間隙下背靠背
發送的幀的數量。脈沖大小應該在1和930幀之間變化。脈沖大小為1將仿真恒定負載[1]。
每個端口地址–表現每個端口將要被測試的地址的數量。地址的數量應當是二的指數
(i.e.1,2,4,8,16,32,64,128,256,……)。參考值為1。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當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5.4.3過程
端口不同時地發送和接收測試幀.作為一種結果,應當沒有沖突除非DUT錯誤轉發了幀,產
生洪泛幀或生成樹幀或者授予了一些流控的機制.這個測試中所使用的端口可以傳送或接收
幀,但是不能夠兩者兼備.那些傳送端口發送測試幀往相應的每個接收端口的地址。這產生單
向網狀通信。
在測試設備上的所有端口必須在幀基礎模式或時間基礎模式下傳輸測試幀(附錄B).所有的
端口應當在測試期間的1%內開始傳送幀.對于測試期間為30秒,所有的端口應當在300毫秒之
內開始互相傳送幀。
在測試中的每一個傳輸端口必須以循環類型方式發送幀給所有的接收端口.當擁塞控制被應
用時,地址的序列一定不能改變.下面的表格說明了為什么測試中的每個端口必須傳輸測試幀
給所有測試中的其它端口.在這個例子中,有8個端口,端口1至4是傳輸端口,端口5至8是接收
端口,每個端口有一個地址:
源端口,目的端口(按傳輸順序)
端口#1567856...
端口#2678567...
端口#3785678...
端口#4856785...
如同在表格中所顯示的,對于每一次傳送機會,,目的地址有相等的分配.這保持了測試的平
衡,所以一個目的端口在這種測試運算規則下不會超負荷,在整個測試期間所有的接收端口
平等而布滿負載.假如不嚴格地服從這個運算規則將會導致矛盾的結果.
在每個端口使用多個地址的測試中,實際的目的端口是和上面所描述的一樣,實際的源/目
的地址對應當被隨機地選擇以練習DUT/SUT的地址查找的能力.
對于每個地址,測試設備必須發送學習幀以答應DUT/SUT適當地更新其地址表.地址表年齡時
間應當被設置成比學習時間和測試期間的組合還要充分的長。假如地址表在測試期間超時,
結果將會顯示DUT/SUT的一個較低的執行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
增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4.4測量
每個接收端口必須分類,然后計算幀入兩組中的一組內:
1.)接收幀:接收幀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當匹配標簽域.
2.)洪泛幀[2]
任何幀源于DUT/SUT的幀,一定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源于DUT/SUT的幀可以被計算為洪泛幀
或者不被計算.
DUT/SUT的幀丟失率應當如26.3[3]項中所定義的方式報告,注重:幀丟失率在測試期間結
束時應當度量.術語"rate",僅僅對于這個度量,不暗指秒的單位方式.
5.4.4.1吞吐量
吞吐量度量在26.1[3]項中定義.為了發現0幀丟失率下最大Oload[2],使用了一搜
尋運算法則.這個運算法則必須調整Iload以發現吞吐量.
5.4.4.2轉發率
DUT/SUT的轉發率(FR)應當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成功轉發到正確目的接口作為對一
指定的Oload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在最大提供的負載下的轉發率(FRMOL),必須被報告為一個設備每秒可以成功傳輸到正確的
目的接口作為對3.6[2]項所定義的MOL的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MOL也必須被引用.
最大轉發率(MFR)必須被報告為一個DUT/SUT的最高轉發率,減少一組重復轉發率的測試.重
復的一組轉發率測試由調整Iload構成.Oload應用于設備必須被引用.
5.4.5報告格式
這些測試的結果應當以圖形的方式報告.其中x軸應當為幀的大小,y軸為測試結果.在圖中至
少應有兩條線,一個為標為理論值,一個為測試的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5.5擁塞控制
5.5.1目的
為了確定一個DUT如何處理擁塞.一個設備是否執行擁塞控制,一個擁塞的端口是否會影響到一
沒有擁塞的端口?這個程序決定是否出現了列頭阻塞和、或背壓。
5.5.2設置參數
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一個變量的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幀間隙(IFG)- 在脈沖串中兩幀之間的幀間隙,必須為被測試介質指定標準中最小
的。(9.6usfor10MbpsEthernet,960nsfor100MbpsEthernet,and96nsfor1Gbps
Ethernet).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每個端口地址–表現每個端口被測試的地址的數量。地址的數量應當是2的指數(i.e.1,
2,4,8,16,32,64,128,256,……)。參考值為1。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該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5.5.3過程
這個測試必須由四的倍數個有相同MOL的端口組成.四個端口是必須的,還可以被擴展以
充分的利用DUT/SUT.每組的四個端口組成一個測試塊,兩個端口作為源傳輸端口,有兩個作為
接收端口.下面的圖表描述了在交換端口之間的通信流.
+----------+50%MOL+-------------+
------------------------>
50%MOL未擁塞
---------
+----------+/+-------------+
/
/
/
+----------+/+-------------+
--------->
100%MOL擁塞
------------------------>
+----------++-------------+
兩個源傳輸端口必須傳送確定數目的測試幀.第一個源端口必須以MOL,交互的傳輸目的地址
為兩個接收端口的測試幀.第一個測試幀到非擁塞的接收端口,第二個測試幀到擁塞的接收
端口,然后重復.第二個源傳輸端口必須以MOL傳送測試幀到擁塞的接收端口.
兩個接收端口應當區分來自于源端口和DUT/SUT的測試幀.只有來自于源端口的測試幀應當
被計算.
非擁塞的接收端口應當以MOL速率的一半接收.非擁塞的接收端口接收到的測試幀,應當為第
一個源傳輸端口所傳輸測試幀的50%.擁塞的接收端口應當以MOL速率接收.擁塞的接收端口
接收到的測試幀,應當為第一個源傳輸端口所傳輸測試幀的100%至150%.
由于其它端口是擁塞的,發往交換設備上非擁塞端口的測試幀不應當丟失,即使源端口既發
往擁塞端口,也發往非擁塞端口。
5.5.4測量
任何接收到的沒有正確的目的地址的幀,不能夠被計算為接收幀,應當被計算入一個洪泛幀。
任何幀源于DUT/SUT的幀,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源于DUT/SUT的幀可以被計算為洪泛幀或者不
被計算.
DUT/SUT的擁塞和非擁塞端口的幀丟失率應當如26.3[3]項中所定義的方式報告,注重:幀丟
失率在測試期間結束時應當被度量.術語"rate",僅僅對于這個的度量,不是暗指秒的單位方
式。
對DUT/SUT的Oload必須報告為每秒DUT/SUT觀察到的接收的測試幀的數量.這可能不同于MOL.
DUT/SUT的非擁塞端口和擁塞端口的轉發率,必須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成功的傳輸到
正確目的接口作為對一特定的Oload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5.5.5報告格式
這個測試必須報告非擁塞端口的幀丟失率,非擁塞端口的轉發率(at50%offeredload),和擁
塞端口的幀丟失率.這個測試可以報告被DUT/SUT傳輸的幀的數量和接收的幀的數量。
5.5.5.1列頭阻塞HOLB
假如在非擁塞端口有幀丟失,出現了列頭阻塞。DUT不能夠轉發通信量的總量到擁塞端口,作
為一種結果它也丟失發往非擁塞端口的幀.
5.5.5.2背壓BackPressure
假如在擁塞端口沒有幀丟失,出現了背壓。應當注重,這個測試所期望的到擁塞端口的全部負
載將要高于100%。因此假如負載高于100%,且沒有檢測到幀丟失,那么DUT一定是執行了流控制機制.
使用的流控機制類型超出了這個文檔的范圍.
應當注重,一些DUT可能不能處理出現在輸入端口的100%的負載.在這種情況下,非擁塞端口
可能有幀丟失報告,這是因為在輸入端口的負載高于擁塞端口的負載.
假如非擁塞端口丟失幀報告為0,但是最大傳輸率低于7440(對于10MbpsEthernet),那么這可
能表示擁塞控制被DUT執行.這樣,擁塞控制影響了非擁塞端口的吞吐量.
假如沒有檢測到有擁塞控制,擁塞端口在150%的超載下,期望的幀丟百分比33%.此端口從一
個端口接收100%負載,從另一個接收50%,但其僅僅可以達到100%的吞吐量,因此有33%的幀丟
失率(150%-50%/150%).
5.6轉壓ForwardPressure和最大轉發率
5.6.1目的
轉壓測試使一個DUT/SUT端口超負荷,然后度量其輸出量的轉壓[2].假如DUT/SUT傳輸
幀的幀間隙小于96位(見4.2.3.2.2[4]),那么轉壓被偵測到。
最大轉發率的測試是為了度量當Oload在吞吐量和最大Oload之間變化時轉發率的峰值。
5.6.2參數設置
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一個變量的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該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步伐大小–Iload在測試中每秒增加幀的最小增加的決定。步伐大小越小,度量的結果
越精確,需要更多的反復測試。當Iload接近MOL時,因為測試設備的分辨能力最小步伐
將要增大。
5.6.3過程
5.6.3.1最大轉發率
假如吞吐量[1]和MOL[2]是相同的,那么MFR[2]是和MOL相等的.
這個測試必須至少在如下所描述的兩個端口配置下執行.學習幀必須發送以答應DUT/SUT適
當更新其地址表.
測試幀以Iload傳輸到DUT/SUT第一個端口(port1).度量在DUT/SUT的第二個端口(port2)
的FR[2].Iload以每個步伐大小增加以發現MFR。測試的運算法則如下:
CONSTANT
MOL=...frames/sec;{最大Oload}
VARIABLE
MFR:=0frames/sec;{最大轉發率}
ILOAD:=startingthroughputinframes/sec;{offeredload}
STEP:=...frames/sec;{StepSize}
BEGIN
ILOAD:=ILOAD-STEP;
DO
BEGIN
ILOAD:=ILOAD+STEP
IF(ILOAD>MOL)THEN
BEGIN
ILOAD:=MOL
END
AddressLearning;{Port2broadcastswithitssourceaddress}
Transmit(ILOAD);{Port1sendsframestoPort2atOfferedload}
IF(Port2ForwardingRate>MFR)THEN
BEGIN
MFR:=Port2ForwardingRate;{Ahighervaluethanbefore}
END
END
WHILE(ILOAD<MOL);{ILOADhasreachedtheMOLvalue}
DONE
5.6.3.2最小幀間隙
最小幀間隙測試應當在如下所描述的,至少兩個端口配置下執行.學習幀必須發送以答應
DUT/SUT適當更新其地址表.
測試幀應當在幀間隙為88位下被傳輸到DUT/SUT第一個端口(port1).這將應用forward
pressure于DUT/SUT上,以每幀一個字節的速率使此設備超載。測試幀必須由源地址為端口1,
目的地址為端口2組成。
DUT/SUT上第二個端口(port2)的FR將被度量。度量的轉發率不能超過介質的最大理
論負載(MOL)。
5.6.4測量
端口2必須加以分類,然后計算幀入兩組中的一組:
1.) 接收幀:接收爭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當匹配標簽域.
2.)洪泛幀[2]
任何源于DUT/SUT的幀,一定不能被計算為接收幀.源于DUT/SUT的幀可以被計算為洪泛幀或
者不被計算.
5.6.5報告格式
最大轉發率(MFR)必須報告為一組重復的DUT/SUT轉發率測試中最高的值.重復的轉發率測試
由調整Iload構成.Oload應用于設備必須被引用.
DUT/SUT的轉發率(FR)應當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到的,作為對一指定的Oload響應,成功
轉發到正確目的接口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假如在最小幀間隙測試中,FR超過MOL,這必定突出表明"ForwardPressuredetected".
5.7地址緩沖能力
5.7.1目的
為了確定如在RFC2285中3.8.1[2]項定義的,LAN交換設備地址緩沖能力.
5.7.2參數設置
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個變量設定要考慮到下面的因素.
年齡時間–DUT/SUT在它的轉發表中,保持一個學習到的地址的最大時間.
地址學習速率–提供給DUT/SUT學習的新地址的速率.為了保證可以成功的學習,地址學
習幀提供的速率可調整到50幀或50幀以下每秒.
初始化地址–開始測試時初始的地址數量.數量必須在1到執行時最大支持的數目之間.
5.7.3過程
必須知道DUT/SUT的年齡時間.年齡時間必須長于在指定速率下產生幀的所必需的時間.
假如在測試中使用了較底的幀產生率,那么很有可能會發送大量的幀,而實際上超過了年齡時
間段.
這個測試必須至少在如下所描述的三個端口配置下執行.測試可以增加兩個或三個端口以
完全利用DUT/SUT.假如增加兩個將包括一附加的學習端口和測試端口.假如增加三個端口
將包括一附加的學習端口,測試端口和監察端口.
學習端口(Lport)傳輸帶有不同源地址和一確定目的地址的學習幀到DUT/SUT,此目的地址
相應于連接到DUT/SUT測試端口(Tport)的設備地址.通過接收有不同源地址的幀,DUT/SUT
可以學到這些新地址.源地址可能為連續的順序.
DUT/SUT的測試端口(Tport)對學習幀來說,擔當接收端口.測試幀將被傳輸回到學習端口
所學到的地址.此運算法則在下面將被解釋.
DUT/SUT上的監察端口擔當檢查端口以監聽洪泛幀或錯誤轉發的幀.假如測試包括多個廣
播域(VLANS),那么每個廣播域需要一個監察端口.
高度忠告,當運行這個測試時關閉SNMP,SpannigTree,和其它源于DUT/SUT的幀。假如這
些協議不能被關閉,洪計算必須被修改為只計數源于Lport的測試幀,一定不能計數源自
DUT/SUT的幀。
這個測試的運算法則如下:
CONSTANT
AGE=...;{valuegreaterthatDUTagingtime}
MAX=...;{maximumaddresssupportbyimplementation}
VARIABLE
LOW:=0;{Highestpassedvalve}
HIGH:=MAX;{Lowestfailedvalue}
N:=...;{userspecifiedinitialstartingpoint}
BEGIN
DO
BEGIN
PAUSE(AGE);{Ageoutanylearnedaddresses}
AddressLearning(TPort);{broadcastaframewithitssource
Addressandbroadcastdestination}
AddressLearning(LPort);{Nframeswithvaryingsourceaddresses
toTestPort}
Transmit(TPort);{Nframeswithvaryingdestinationaddresses
correspondingtoLearningPort}
IF(MPortreceiveframe!=0)OR
(LPortreceiveframes<TPorttransmit)THEN
BEGIN{AddressTableofDUT/SUTwasfull}
HIGH:=N;
END
ELSE
BEGIN{AddressTableofDUT/SUTwasNOTfull}
LOW:=N;
END
N:=LOW+(HIGH-LOW)/2;
ENDWHILE(HIGH-LOW>=2);
END{ValueofNequalsnumberofaddressessupportedbyDUT/SUT}
為了測試出每個端口精確支持的地址數目,用二進制搜尋法則,反復相同的測試。由于
DUT/SUT的地址表年齡時間段,每次重復可能要花一段時間用來等待地址清除。假如可能,
配置DUT/SUT一個較底的年齡時間段。
一旦高的和低的值都得到,那么端口可處理的地址數目的極限就被發現了。
5.7.4測量
是否每個端口提供的地址,除了洪泛幀以外,成功的轉發了.
5.7.5報告格式
在測試結束后,每次重復的結果應當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表格內容包括:
每次重復測試所使用的地址數量.(變量).
每次重復測試所使用的Theintendedload(固定的).
提供給DUT/SUT測試端口測試幀的數量.這應當匹配重復測試所使用的地址的數目.測試幀以
不同的目的地址發送,以確定DUT/SUT已經學到每個重復測試中全部地址.
在每次測試中測試端口的洪泛幀總數。假如總數為非0,這是表明DUT/SUT發出一幀,其目的
地址不在地址表中。
在測試期間,正確轉發到測試的學習端口的幀的數量。接收幀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應
當匹配標簽域。在一經過的反復測試,這個數目應當和測試端口傳輸的幀的數量相等。
在每次測試中學習端口上的洪泛幀總數。假如數量為非0,這是表明DUT/SUT發出一幀,其目
的地址不在地址表中。
在監控端口的的洪泛幀總量。假如值為非0值,那么這表明,在反復測試中,DUT/SUT不能確
定許多幀的正確的目的端口。換句話說,DUT/SUT在其地址表滿后,洪泛發幀到所有的端口。
5.8地址學習速率
5.8.1目的
為了確定LAN交換設備地址學習速率.
5.8.2參數設置
下面的參數必須定義.每個變量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年齡時間–DUT/SUT在自己的轉發表中,保持學到的地址的最大時間.
初始地址學習速率–新地址提供給DUT/SUT學習的開始速率.
地址數目–DUT/SUT必須學習的地址的數量.數量必須在1到執行所能支持的最大數目之間.
建議不要超過在5.9項所定義的地址緩沖能力.
5.8.3過程
必須知道DUT/SUT的年齡時間段.年齡時間段必須長于在指定速率下產生幀所必須的時間.如
果在測試中使用了較底的幀產生率,那么很有可能會發送大量的幀,實際上超過年齡時間段.
這個測試必須最小在三個端口配置下執行.測試可以增加兩個或三個端口以完全利用
DUT/SUT.假如增加兩個,將包括一附加的學習端口和測試端口.假如增加三個端口將包括
一附加的學習端口,測試端口和監控端口.
一個類似于用來確定地址緩沖能力的運算法則,可以用來確定地址學習速率。這個反復測
試連接到DUT/SUT的測試設備提供地址學習幀的速率。建議在這個測試中,設置提供給
DUT/SUT的地址數量為最大緩沖能力。
5.8.4測量
是否每個端口提供的地址,除了洪泛幀以外,在提供的學習速率下成功的轉發了.
5.8.5報告格式
在測試結束后,每次重復測試的結果應當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每次重復測試所使用的地址數量.(定值).
每次重復測試所使用的Theintendedload(變量).
被測試端口傳輸的測試幀的數量.這應當匹配重復測試中所使用的地址的數目.測試幀
有不同的目的地址以確定DUT/SUT在每次重復測試中學到了所有的地址.
在每次測試中測試端口的洪泛幀總數。假如總數為非0,這是表明DUT/SUT發出一幀,其
目的地址不在地址表中。
在測試期間,正確轉發到測試的學習端口的幀的數量。接收幀必須有正確的目的MAC地址,
應當匹配標簽域。在一經過的反復測試,這個數目應當和測試端口傳輸的幀的數量相等。
在每次測試中學習端口上的洪泛幀總數。假如數量為非0,這是表明DUT/SUT發出一幀,
其目的地址不在地址表中。
在監控端口的的洪泛幀總量。假如值為非0值,那么這表明,在反復測試中,DUT/SUT不
能確定許多幀的正確的目的端口。換句話說,DUT/SUT在其地址表滿后,洪泛發幀到所有
的端口。
5.9錯誤幀過濾
5.9.1目的
錯誤幀過濾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確定DUT在錯誤或反常幀情況下的行為.測試結果說明DUT/SUT
是過濾出錯誤的幀還是僅僅繼續傳播錯誤幀到目的地址.
5.9.2參數設定
下面的參數必須被定義。每個變量的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Iload–IntendedLoadperport,以媒介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實際每秒傳輸
的幀依靠于半雙工或全雙工操作.測試應當多次運行,每次每個端口有不同的負載.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當在1到300秒之間可調整.
5.9.3過程
以太網上每個合法幀必須被檢測:
過長幀-DUT/SUT可過濾出通過DUT/SUT傳播的的超過1518字節的幀。過長的幀傳輸到
DUT/SUT應當不再被轉發。支持標簽幀(taggedframes)的DUT/SUT可以轉發不大于1522字節
長的幀(4.2.4.2.1[5]項).
過短幀–DUT/SUT必須過濾出通過DUT/SUT傳播的的短于64字節長的幀(4.2.4.2.2[4]項).被
DUT/SUT接收的過短幀(或有部分沖突的幀)不能夠被轉發.
CRC錯誤–DUT/SUT必須過濾出通過DUT/SUT傳播的,沒有通過幀校驗序列確定(4.2.4.1.2[4]
項)的幀.傳輸到DUT/SUT的,有錯誤CRC碼的幀應當不能被轉發.
丟失比特錯誤–DUT/SUT必須正確的轉發包含丟失比特位的幀.傳輸到DUT/SUT的幀,沒有以
一個字節邊界結束但是包含一個有效的幀校驗序列的幀必須被DUT/SUT接受(4.2.4.2.1[4]
項),并加一個字節的邊界發送到正確的接收端口.
隊列次序錯誤–DUT/SUT必須過濾沒有通過幀校驗序列確認并且沒有一個字節邊界結束的
幀.這是CRC錯誤和丟失比特錯誤的結合.當兩個錯誤都出現在同一個幀時,DUT/SUT必須首先
確定CRC錯誤,并從傳播幀中過濾出該幀(4.2.4.1.2[4]項).
5.9.5報告格式
對于在5.6.3項的中每個錯誤情況,“通過”(pass)或“失敗”(fail)必須被報告。為
了
診斷的目的,可報告實際幀總數.
5.10廣播幀轉發和延遲
5.10.1目的
廣播幀轉發和延遲測試的目的是確定DUT/SUT當轉發廣播通信時的吞吐量和延遲.轉發廣播
幀的能力將依靠于為了此目的建于設備上的一特定的功能.因此必須確定DUT/SUT處理廣播
幀的能力,因為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實現這個功能.
5.10.2參數設置
下面的參數必須要定義.每個變量的設定要考慮下面的因素:
幀大小–建議幀的大小為64,128,256,512,1024,1280和1518字節,見RFC25449[3].
四個字節的CRC碼被指定包括在幀的大小內.
雙工模式–半雙工或者全雙工.
Iload–IntendedLoadperport,以媒介的最大理論負載的百分比表示.實際每秒傳輸
的幀依靠于半雙工或全雙工操作.測試應當多次運行,每次每個端口有不同的負載.
在這個測試中Iload將不會超過DUT/SUT預定值.
測試期間—建議的測試期間為30秒。測試期間應該在1至300秒之間可調整。
在這個測試中Iload將不會超過DUT/SUT預定值.
5.10.3過程
對于這個測試,將要運行兩個部分.
廣播幀吞吐量–測試的這個部分用單獨一個源測試端口來傳輸有廣播地址的測試幀.
選擇接收端口,然后度量轉發率和幀丟失率.
廣播幀延遲–這個測試使用和廣播幀吞吐量相同的設置,但是代替發送大量的測試幀流,只
發送一個測試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度量此幀到每個接收端口的延遲.
5.10.4度量
DUT/SUT的幀丟失率應當如26.3[3]項中所定義的方式報告,注重:幀丟失率應當在測試期
間
結束時度量.術語"rate",僅僅對于這個度量,不是隱含秒的單位方式。
DUT/SUT的的擁塞和非擁塞端口轉發率(FR),必須報告為每秒設備被觀察的,成功轉發到正確
目的接口作為對一指定的Oload響應的測試幀的數量。Oload也必須被引用。
5.10.5報告格式
測試的結果應當以圖形的方式報告.其中x軸應該為幀的大小,y軸為測試結果.在圖中至少有
兩條線,一個為標為理論值,一個為測試的結果.
為了測量DUT/SUT在執行許多不同地址查找時的交換通信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測試中,可以增
加每個端口的地址數量.
6.安全機制
因為這個文檔只是為了提供測定基準方法學,其所描述的即不是協議也不是協議的執行,
所以這個文檔沒有包含安全機制.
7.參考書目
[1]Bradner,S.,Editor,"BenchmarkingTerminologyforNetwork
InterconnectionDevices",RFC1242,July1991.
[2]Mandeville,R.,"BenchmarkingTerminologyforLANSwitching
Devices",RFC2285,February1998.
[3]Bradner,S.andJ.McQuaid,"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
NetworkInterconnectDevices",RFC2544,March1999.
[4]ANSI/IEEE,"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
Specifications,"ISO/IEC8802-3,ISBN0-7381-0330-6,1998.
[5]IEEEDraft,"FrameExtensionsforVirtualBridgedLocalArea
Networks(VLAN)Taggingon802.3Networks",802.3ac/D3.1,July
1998.
作者地址
RobertMandeville
CQOSInc.
21Technology
Irvine,CA92618
USA
Phone:+1(949)400-4444
EMail:bob@cqos.com
JerryPerser
SpirentCommunications
26750AgouraRoad
Calabasas,CA91302
USA
Phone:+18186762300
EMail:jerry_perser@netcomsystems.com
附錄A:公式
A.1計算脈沖間隙
IBG定義在RFC2285[2]作為兩個脈沖串間的距離.為了達到一個期望的負載,下面的輸入參數
需要被定義:
LENGTH–幀的字節大小,包括CRC碼.
LOAD-Theintendedloadinpercent.范圍為0到100.
BURST-脈沖串中幀的數量(整數值).
SPEED-介質的速度以bits/sec為單位
Ethernet為10,000,000bits/sec
FastEthernet為100,000,000bits/sec
GigabitEthernet為1,000,000,000bits/sec
IFG-一個96位常量表示幀間隙.
IBG(以秒為單位)可以被計算:
[(100/LOAD-1)*BURST*(IFG+64+8*LENGTH)]+IFG
IBG=-----------------------------------------------------------
SPEED
A.2計算測試期間脈沖串的數目
測試期間脈沖串的數量靠攏最接近的整數值.下面的輸入參數要被定義.
LENGTH–幀字節數量,包括CRC碼.
BURST-脈沖串中幀的數量(整數值).
SPEED-介質的速度以bits/sec為單位
Ethernet為10,000,000bits/sec
FastEthernet為100,000,000bits/sec
GigabitEthernet為1,000,000,000bits/sec
IFG-一個96位常量表示幀間隙.
IBG-見上面的公式.
DURATION–測試期間,以秒為單位.
脈沖串持續期間要首先計算的一個中間值,:
TXTIME=-----------------------------------------
SPEED
測試期間脈沖串的數量(四舍五入):
DURATION
#OFBURSTS=--------------
(TXTIME+IBG)
例:
LENGTH=64bytesperframe
LOAD=100%offeredload
BURST=24framesperburst
SPEED=10Mbits/sec(Ethernet)
DURATION=10secondstest
IBG=1612.8uS
TXTIME=1603.2uS
#OFBURSTS=3110
附錄B:產生實供負載OfferedLoad
在測試中,流量產生器是以Iload來配置,測量Oload.假如DUT/SUT使用了擁塞控制,那么Iload
與Oload是不相等的。問題就提出來了:怎樣產生Oload?本附錄將講敘兩種不同的方法。
Oload的測量單位是位每秒(bps)。這里講的兩種方法將使一個單位不變,使DUT/SUT改變另
一個單位。流量產生器應說明它用的方法。
B.1基于幀的負載FrameBasedLoad
基于幀的負載保持位的數量不變,而依據擁塞控制來改變測試持續時間。其優點是實現是一個
簡單的狀態機(或循環)。其缺點是Oload需要獨立的測量。
流量產生器的所有端口必須傳輸確切數量的測試幀。測試幀的確切數量是在測試期間復用Iload
產生的。所有端口可不傳輸相同數量的測試幀,假如它們的Iload不同。一個例子是部分網格多對
一測試。所有端口應在測試時間的1%內開始傳輸幀。對于一30秒長的測試時間,所有端口應在300
毫秒內開始在彼此之間傳輸幀。
被報告的Oload應是測試時間內的平均值。假如流量產生器因為擁塞控制而在測試時間結束后
繼續傳輸,Oload可以是整個傳輸時間內的平均值。DUT/SUT的Oload必須是所有端口Oload的和。
每端口的Oload也可以報告。
B.2基于時間的負載TimeBasedLoad
基于時間的負載保持測試時間不變,而答應傳輸的八位組數量變化。其優點是準確的測試時間
和完整的Oload測量。缺點是流量產生器的開始和結束必須更精確。
流量產生器的所有端口被配置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傳輸Iload。每個端口必須計數成功傳輸的八
位組的數量。
測試的開始和結束由被測試參數定義的層來啟動。這個層可以是MAC層,IP層,或協議棧的其
他點。當停止時間到時流量產生器完成它的層明確的傳輸過程。
所有端口應在測試時間的1%內開始傳輸幀。對于一30秒長的測試時間,所有端口應在300毫秒
內開始在彼此之間傳輸幀。
在明確的測試時間之后,所有端口應在測試時間的0.01%內停止傳輸幀。每個端口的停止時間
必須參考它的開始時間。這個測試時間錯誤控制了Oload測量的精確度,且應在Oload的測量里報
告。
每個端口答應0.1%的偏移錯誤和0.01%的測試時間錯誤。
通過將成功傳輸的八位組數除以測試時間就得到了Oload。DUT/SUT的Oload必須是所有端
口Oload的和。出于診斷目的,也可以報告每個端口的Oload。
FullCopyrightStatement
Copyright(C)TheInternetSociety(2000).AllRightsReserved.
Thisdocumentandtranslationsofitmaybecopiedandfurnishedto
others,andderivativeworksthatcommentonorotherwiseeXPlainit
orassistinitsimplementationmaybeprepared,copied,published
anddistributed,inwholeorinpart,withoutrestrictionofany
kind,providedthattheabovecopyrightnoticeandthisparagraphare
includedonallsUChcopiesandderivativeworks.However,this
documentitselfmaynotbemodifiedinanyway,suchasbyremoving
thecopyrightnoticeorreferencestotheInternetSocietyorother
Internetorganizations,exceptasneededforthepurpoSEOf
developingInternetstandardsinwhichcasetheproceduresfor
copyrightsdefinedintheInternetStandardsprocessmustbe
followed,orasrequiredtotranslateitintolanguagesotherthan
English.
Thelimitedpermissionsgrantedaboveareperpetualandwillnotbe
revokedbytheInternetSocietyoritssuccessorsorassigns.
Thisdocumentandtheinformationcontainedhereinisprovidedonan
"ASIS"basisandTHEINTERNETSOCIETYANDTHEINTERNETENGINEERING
TASKFORCEDISCLAIMSALLWARRANTIES,EXPRESSORIMPLIED,INCLUDING
BUTNOTLIMITEDTOANYWARRANTYTHATTHEUSEOFTHEINFORMATION
HEREINWILLNOTINFRINGEANYRIGHTSORANYIMPLIEDWARRANTIESOF
MERCHANTABILITYORFITNESSFORAPARTICULARPURPOSE.
Acknowledgement
FundingfortheRFCEditorfunctioniscurrentlyprovidedbythe
InternetSociety.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