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C編譯器并不檢查下標,而最新的編譯器依然不對它進行檢查。這項任務之所以很困難,是因為下標引用可以作為任意的指針,而不僅僅是數(shù)組名。
作用于指針的下標引用的有效性既依賴于該指針當時恰好指向什么內(nèi)容,也依賴于下標的值。結(jié)果,C的下標檢查所涉及的開銷比你開始想象的要多。編譯器必須在程序中插入指令,證實下標的結(jié)果所引用的元素和指針表達式所指向的元素屬于同一個數(shù)組。這個比較操作需要程序中所有數(shù)組的位置和長度方面的信息,這將占用一些空間。當程序運行時,這些信息必須進行更新,以反映自動和動態(tài)分配的數(shù)組,這又將占用一定的時間。因此,即使是那些提供了下標檢查的編譯器通常也會提供一些開關(guān),允許你去掉下標檢查。
在C語言中,數(shù)組就是指針,他只保存了地址。這就造成無法檢查是否越界,但也給指針和數(shù)組的交互操作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C 的數(shù)組根本就是一個指針的語法trick而已。 a[3] 就是 *(a+3),而此時a 就是一個地址,當然沒有所謂邊界限制。a[3] 等效于*(a+3)等效于*(3+a) 等效于3[a];
原: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237502-id-203487.html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