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該怎么選?對于想升級自己的電腦或者裝機的朋友來說,這可能是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固態硬盤對系統的使用流暢度提升巨大,更因為固態硬盤一旦損毀基本就意味著數據丟失,不得不慎重。
如何選擇固態?首先我們要了解固態都有哪幾種類型,目前主流的固態接口有三種,分別是:SATA、M.2、PCI-E,其中SATA與M.2是最為主流的接口,PCI-E則主要是應用在專業級高端固態硬盤上,價格昂貴,一般的使用者也不需要購買如此昂貴的產品。
所以,我們就來著重講講SATA與M.2吧,首先是SATA,SATA固態的接口與普通的機械硬盤一致,所以也是大多數老舊主機升級時的首選,SATA主要分為SATA2與SATA3,前者的速度較落后,最高上限是300MB/S,而SATA3則是600MB/S。
雖然看似相差巨大,但是實際上在日常使用中的差別并不會很大,因為大多數的SATA固態硬盤的4K隨機讀寫速度都不可能到達300MB/S,所以僅在連續寫入大文件時會有著不小區別,但對比起機械硬盤來說,提升依然巨大。
然后我們說說M.2,M.2的前身是mSATA,是為輕薄本準備的迷你固態接口,隨著固態技術的進步,mSATA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于是英特爾就在mSATA的基礎上開發了新的M.2接口。M.2接口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迷你體積、簡單的安裝、無需額外供電線、速度更快等優點讓它從輕薄本的標配變成全平臺PC的新標準。
與SATA不同,M.2接口的各種協議之間速度區別巨大,最初的M.2在主板上依然使用的是SATA傳輸線路,所以最高速度僅到700MB/S,后來英偉達又推出了支持PCI-EX4協議的M.2接口,速度最高達3200MB/S,之后推出的就是NVMe協議了,NVMe協議將逐漸取代AHCI協議,讓固態硬盤從老舊的SATA與AHCI協議中徹底脫離出來,所以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也是目前所有固態硬盤中性能最出色的。
花了這么多的篇幅介紹接口,主要就是為了讓大家選擇的時候能夠直接買到合適自家電腦主板的固態硬盤,否則買回來發現不能安裝或速度不理想,即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所以在選購固態硬盤時要做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查詢電腦的主板支持哪種類型的固態硬盤,然后再進行針對性的選購,這是前提,關于如何查詢,可以查看主板說明書或是前往主板制造商的官網查詢,一般都能輕松的找到說明。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