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經濟正以其擋不住的魅力向各行各業滲透,現代企業管理首當其沖,逐漸走向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方式柔性化、辦公方式分散化。
第一個動向是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精減中層,使組織扁平化 將成為一種潮流。現代扁平化組織結構理論,是對傳統科層化組織結構理掄的否定,它強調: 1.系統。企業在分工基礎上,應當更強調系統。一個企業組織是一個許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的開放系統,管理人員應用系統方法就可以闡明系統目標,確定評價系統工作成績的標準,并把企業同各種環境系統更好地聯系起來。 2.減少中間層。組織不良最常見的病癥,也就是最嚴重的病癥,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一項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 3.影響力。影響力并非完全來自于權威;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知識、信息、人ge魅力等。 4.分權。本世紀后半葉“分權”已成為一種潮流。柯達公司總裁羅勃脫說:“過去我們的機構臃腫龐大……唯一能使我們發揮協調作用的辦法是縮小機構。” 5.加大控制幅度。信息化、計算機化等也使企業管理、管理控制幅度加大成為可能。
第二個動向是管理方式的柔性化。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來的。剛性管理指“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企業員工進行管理。這是20世紀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則是指“以人為中心”,依據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ge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性方式,在員工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級的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min zhu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余力地為企業不斷開拓新的優良業績,成為企業在全球性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對柔性管理進行過深入探討的鄭其緒教授這樣概括柔性管理的特征:內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顯然,在現代企業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主動精神和自我約束。柔性管理在未來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表現在: 1、激發人的創造性 在工業社會,主要財富來源于資產,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財富來源于知識。知識根據其存在形式,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生知識,前者主要是指以專利、科學發明和特殊技術等形式存在的知識,后者則指員工的創造性知識、思想的體現。顯性知識人所共知,而隱性知識只存在于員工的頭腦中,難以掌握和控制。要讓員工自覺、自愿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奉獻給企業,實現“知識共享”,單靠“剛性管理”不行,只能通過柔性管理。 2、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經營環境 知識經濟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外部環境的易變性與復雜性一方面要求戰略決策必須整合各類專業人員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戰略決策的做出必須快速。這意味著必須打破傳統的嚴ge的部門分工的界限,實行職能的重新組合,讓每個員工或每個團隊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獨立履行職責的權利,而不必層層請示。因而僅僅靠規章制度難以有效地管理該類組織,而只有通過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盡其才”的機制,才能迅速準確做出決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 3、滿足柔性生產的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和審美情趣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滿足“個性消費者”的需要,對內賦予每個員工以責任,這可以看作是當代生產經營的必然趨勢。企業生產組織上的這種巨大變化必然要反映到企業的管理模式上來,導致管理模式的轉化,使柔性管理成為必然。
第三個動向是辦公方式的分散化。所謂辦公分散化,也就是原來大家聚在一起的辦公方式將逐步被分散方式所取代。因為有了互聯網,辦公地點無論在哪里,都不是一個問題了。互聯網“即時通訊,資源共享”功能,可以使得跨國公司的全體員工的辦公方式“物理上分散,邏輯上集中”,實現遠程互通信息,協同作戰。 比較適合遠程分散辦公的行業是一些基于信息的制造、加工和傳播類的工作。如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工程師、軟件開發人員、網站網頁設計和編程人員、工程設計人員、作家、編輯、記者、zi you撰稿人、美術、廣告設計人員、顧問和咨詢人員等。他們的全部工作或大部分工作既可以在家里完成也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與他人協同完成 。 據統計,在美國已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占美國工作人口的16%—19%。Olsten公司2001年底進行的一次年度調查顯示,56%的北美公司永久性或試驗性地允許其雇員居家辦公,這一比例比2000年上升了9%。其中82%的高科技公司、新聞媒體和出版業都推廣了居家辦公形式;保險公司緊跟其后,有67%;服務和批、零公司其次,為62%。公用事業和公交公司也搭上了這班車,其比例為71%。隨著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應用技術的普及,居家辦公在其他國家也呈快速增長之勢。他們依靠一臺計算機接入專網或者互聯網辦公,并能及時與組織溝通,與同事協同辦公。 據估計,辦公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將使城市交通流量減少30—40%,并大大緩解能源交通緊張和車輛尾氣排放而引起的社會問題。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之日,20—30%的白領可以在家中工作。也就是說,分散化辦公將是未來社會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對于社會來說,提倡符合有關職業性質的員工分散辦公,一方面有利于精簡機構,提高辦事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相當一部分zi you職業者、離退休干部、下崗職工投入就業或再就業的行列,有利于人盡其才、物盡所用和社會安定;對于城市交通和環保來說,如果5—10%的上班族居家辦公,就相當于開通了1—2條地鐵線路,大大緩解了上、下班高峰時段的交通堵塞程度;同時,有利于減少市區辦公和生活(辦公廢紙、午餐飯盒等)垃圾,保護環境。對于公司來講,安排一部分員工實行分散辦公并實行目標和考核制度,可以減少昂貴的場租、辦公費、通信費和管理費等,提高公司的勞動生產率。 分散化辦公給現代企業界管理帶來很多新問題,這就是管理跨度、管理難度的增大。這無疑又是對管理者素質和管理方式的一種挑戰:管理者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需要做千手觀音、千眼觀音;相應的管理方式也要從傳統的“剛性管理”向現代的“柔性管理”過渡。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