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上書店的“前輩”當當網如今已走過八度春秋,而中文網上書店已漸成氣候——有關統計顯示,網店在我國圖書零售市場占據了約5%的份額。業內人士已經有此斷言:“雖然它們所占的市場份額比較小,基本上處于可以忽略的部分,但網上書店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而當當網、卓越亞馬遜兩家企業憑借早“觸網” 的優勢,目前已經占據了整個網上書店市場的80%。
網上書店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圖書零售業的格局,同時還滿足了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此外,如豆瓣、99讀書人、紅泥巴等特色網上書店也風起云涌,培養了大批上網閱讀的特定讀者群體。
談及網上書店較之傳統實體書店的優勢時,卓越亞馬遜書店產品副總裁石濤表示,網上書店從來不按照傳統的調查方式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傳統的方式對性別、年齡、收入、居住地等方面調查很關注,而網站不然。消費者只要在網上書店進行消費便成為了書店的用戶,網上書店跟蹤消費者的銷售行為,消費者每次下單花多少錢,多長時間下單,內容是什么,非常精準。根據所有軌跡和消費者的信息,來進行相應的推薦,因此目標性極強。隨著網上生活方式的出現,也使很多不喜歡出門的消費者成為銷售主體。此外,網上書店因其可供選擇品種多、較優惠的價格、可24小時下單等優勢,也吸引了一批讀者。
當然,在網上書店“幸福”的生活中,也存在問題。其中,網上書店的折扣問題受到出版社的指責最多。化學工業出版社銷售中心副總經理鄧云艷表示:“在網上書店銷售的折扣普遍比實體書店門店要低。各出版社自己的折扣控制也不一樣,不同類別的書銷售也不一樣:科技書折扣肯定很高,其余大眾、社科、小說、管理、計算機等類別都有相應的折扣。出版社銷售的折扣與新華書店和當當、卓越銷售的折扣都不一樣,是有競爭的。怎么樣處理這個問題,要進行相應的規范。”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也談到:“網上書店有一點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折扣太低。”他表示,中國的圖書本身定價就比較低,再加上出版社給渠道的批發折扣,利潤空間就更小了。網店在銷售過程中,都在互相拼折扣。比如暢銷書,網店只在出版社的基礎上加兩折賣出去,這對行業的發展有一些危害。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