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阿里巴巴出去以后,2008年是搜房的年頭。”2007年的最后一天,搜房控股董事長兼CEO莫天全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如是說,此前,搜房大中華區75個分支機構的2000余名員工剛剛收到一封來自莫天全的電子郵件“讓全體員工擁有搜房”。
作為搜房天使投資人IDG的收益,或許可以成為莫天全自信的佐證。IDG全球董事長麥戈文此前曾稱,2005年IDG投資回報最高的是百度,2006年就是搜房;搜房董事、IDG合伙人周全則告訴記者,IDG在搜房這個項目的上的回報,已經有“100多倍”。
從1999年創立時IDG的天使投資,到高盛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再到法國的Trader的2250萬美元以及其后澳大利亞電訊2.54億美元,搜房8年來的發展,離不開其背后強大的資本推手的力量,而作為創始人的莫天全和創業伙伴李山,亦是長袖善舞,演繹資本和實業的完美游戲。
人脈中的“天使”
搜房的天使投資人,是IDG。
1996年,時任道瓊斯旗下Teleres亞洲及中國董事總經理道瓊斯公司的莫天全,推動道瓊斯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合作,發起了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做傳統的數據庫和房地產信息,但合作中途面臨停止的危機,早已有創業念頭的莫天全決定自己干,接下中房指數的項目。
“我個人是相信知識經濟、愿意冒險的,于是我說,要不然我就接下來好了。“隨后,莫天全離開了道瓊斯集團,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莊附近找了一個居民區租了一個三居室,開始了創業生涯。
但在當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環境下,只靠賣數據庫、信息和報告,很難讓一個企業生存下去。對莫天全而言,創業至少需要兩件事:一是人,二是錢。
莫天全開始發動自己的人脈網尋找人和錢。
天使投資人IDG的介入,便是清華校友、IDG合伙人林棟梁的幫助。李山和莫天全拿著一紙商業計劃書,找到了IDG;短短一個月之內,IDG將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注入搜房,IDG總裁周全出任搜房董事。
“主要還是看重人”,周全告訴記者。
同為清華校友的李山,隨后也成為莫天全的創業伙伴。1999年6月,重新改名注冊的搜房控股正式成立,莫天全和李山同為創始人。
在互聯網最巔峰時期,區區的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很快花掉,當年年底,莫天全和李山到香港四處化緣,尋找新的投資者,原本計劃注資2000萬的香港上市公司突然放棄投資,讓二人一下陷入了被動。
“當時我們打電話問周全,周全堅持讓我們去找世界上最優秀的錢,去找世界一流機構的資金,”莫天全于是選擇投資對象,從上市公司轉向金融投資機構。
最終,在李山的引薦下,高盛于2000年3月注資搜房,以500萬美元獲得搜房30%左右的股份,而在當時,搜房有的只是一份標注了幾個點的電子地圖。
有了資金的支持,搜房開始了對香港地產資訊網、臺灣家天下網、深圳房地產交易網等一系列的收購,搜房北京、上海、深圳、重慶、香港、天津公司亦相繼成立,搜房網在房地產門戶網站中基本站穩了腳跟。
危機時期的“管錢術”
創立的第二年,搜房就趕上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無論對于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來說,那幾年都是最痛苦的階段。
痛苦中的莫天全去找投資人周全,商量對策。
“當時周全拿出一張西裝口袋里的卡片,上面寫著一首詩,大意是: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在受苦,我們還得要堅持”,莫天全回憶到。
周全在回憶這段歷史時則表示,在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作為風險投資人,最需要判斷的一點是:在同樣的系統性風險之下,創業團隊是否能夠具有當初投資人看重的優點。
“激情和執著,是莫天全最大的特點”,周全認為。在互聯網泡沫最糟糕的時期,IDG曾經將所投資的互聯網公司都召集在一起開會,相互打氣。在最困難的時候,IDG給了搜房兩次無需任何擔保的過橋貸款。
2002年高盛的撤資,對于搜房來說,是更直接的資金危機。那一年,高盛宣布從同時投資的阿里巴巴、搜房、硅谷動力三家公司中撤資。
危機時期,莫天全調整了財務政策。
從2001年開始,莫天全就給搜房的財務總監下了一道指令,公司的賬戶上要保留100萬美元的現金,即使是發不起工資,也一分錢都不能動。
“這100萬美元叫做信心資金,是搜房的底氣”,莫天全認為,這點底氣,對搜房度過困難時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個大決策是花錢的決定。
首先是搬家。“要是撤到一個平房里面去,可以節約一些錢,但是公司肯定會死掉,只是死得慢一點,因為那樣,大家的心態、氣勢、和客戶對你的印象就都毀了”。2001年,搜房的辦公地點從西邊萬壽路,搬到東邊,辦公室的租金,貴了將近3倍。
于是,一方面莫天全讓搜房的行政部將舊報紙拿出去賣了賺錢,一方面豪賭搬進了東面的寫字樓。
在商業模式上,搜房則是在走過一些彎路之后,摸索到更適合的商業模式。
最早的時候,搜房的定位是希望做成一個信息、數據和咨詢服務的公司,像道瓊斯的Teleres。但在中國的具體商業實踐中,門戶網站式的大流量顯然占據廣告投放的主流,2001年,搜房花錢買斷了門戶網站新浪和搜狐的房地產家居頻道,合同為期五年,其中每年的買斷費在五六百萬左右。
“這個決策來源于對美國房地產網站move.com的招股說明書”,莫天全稱。莫天全希望這樣的合作,一來可以迅速擴大搜房的影響力,二來也可以將潛在的對手變成合作的伙伴。
周全認為,在搜房的發展歷史中,也走過一些彎路,比如嘗試過線下的家居連鎖店,但最后還是集中在門戶網站上。
“我們非常鼓勵創業者嘗試不同的商業模式”,周全告訴記者。
2002年,搜房達到了收支平衡,2003年,開始盈利,并擁有11家分公司。在這之后,搜房做出了一個財務激勵方式上的微妙調整。
在2003年之前,搜房考核各分公司一把手的標準是“利潤第一”,利潤越高,獎金越高,這個階段企業的主旨是要節約成本;節約,利潤也是上不去的。這一激勵導向改變所傳遞的信息非常明顯:盈利后的搜房已經進入加速擴張階段。
“公司考核的導向進行調整后,從11個城市很快到20個城市,到最后擴展到75個城市,搜房過去幾年都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長。“莫天全介紹到。
“要聽董事會的”
2005年7月,搜房又引入了一位投資者,法國分類廣告公司Trader。
“這次我們要的不是錢,而是人”,莫天全告訴記者。
“John Mcbain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我發現這個人很難得,人一輩子很難得見到幾個很優秀的人。”至今,莫天全還對Trader董事長John Mcbain一式三份的本子印象深刻。
“John與人談事情的時候,總是將談話要點記錄在這個本子上,談完之后,一式三份,該留存的留存,該交給執行的交付執行,效率非常高”,莫說。
“我當時的感覺是,他必須進董事會,這個家伙將來肯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點,由于某個原因,帶來一些驚喜的,肯定會給搜房除了帶來錢以外的東西”,最后,Trader以2250萬美元投資,獲得搜房15%的股份,并成為董事會成員。
“要聽董事會的”,莫天全認為,創業者在重大決策中,要會聽董事會的,當然,這個前提是董事會的成員都足夠Qualified(合格)。
比如是否上市、何時上市。
早在Trader入股前一年,搜房已經開始了上市的準備,當時投行給搜房做出的估值是當年利潤的22倍左右。
“我們都愿意上市,因為創業之初誰都有這個目標“,所以,當Mcbain最初建議莫天全將一部分股份賣給世界500強企業澳洲電訊時,莫天全并不特別熱心。
2006年7月,莫天全與李山還是在中糧廣場以“簡陋“著稱的辦公室里,和澳大利亞電訊CEO楚曦佑進行了2小時會談。隨后就提出了一個“不低于IPO估值“的報價,將具體談判的事情都交給了Mcbain,讓莫天全沒想到的是,Mcbain很快帶回了澳大利亞電訊的投資意向書。
談判的過程是極其繁瑣的。作為上市公司的澳大利亞電訊,需要絕對控股,才能合并報表,也就意味著莫天全和李山的創業團隊,將失去對搜房的控股權,但是,卻要求將“控制權和管理權,仍舊在搜房原有的管理團隊手中,澳大利亞電訊買到的僅僅是經濟權益的51%,沒有絕對控制公司發展方向的權力。”
最終,澳大利亞電訊以20多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收購了搜房51%的股權,按這個計算,搜房當時的市值已經達到40億人民幣,Trader將其15%的股份拋出,獲得了3倍的回報。
“跟澳大利亞電訊這一步,其實是一個質的變化,搜房再也不是一個創業者的公司,而是一家社會化的公司了。”當晚,莫天全給搜房全公司員工發了E-mail,在他看來,很多搜房員工并沒有意識到,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說,搜房將要步入海外上市公司之列了。
正在籌備2008年奧運會之前上市的莫天全,與2004年時對上市的期待不同,此時心態更為理性。他告訴記者,在完成上市之后,搜房網將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與家有關的互聯網資訊服務集團。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